欢迎登陆华医百科网!
华医百科—好医生在线预约挂号平台
韩明向

韩明向 已有人访问

  • 医师姓名:韩明向
  • 坐诊时间:预约接待
  • 预约挂号:100
  • 所属职业:国医大师
  • 关注指数:韩明向
  • 在线门诊: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荣誉等级:AAAAA级
  • 经营模式:医院诊治传承培训
  • 详情资料
  • 门诊介绍
  • 视频介绍
  • 传承培训
  • 所获荣誉
  • 学术论文
  • 华医微信

韩明向,1940年11月生,安徽合肥人,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名誉院长、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创立“虚—瘀—衰老”理论、肺气虚证三级分度法、心功能不全三治法。共培养博士、硕士、全国中医临床优秀人才等共72人。率领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医肺病学科成功申报当时全省唯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中医药重点学科,为安徽中医药事业作出突出贡献。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教授韩明向临证治疗肺病40年,学验俱丰。首倡肺气虚证分度,完善诊断标准;整体观辨治咳嗽,巧用活用止嗽散;详辨咳痰性状,确立治咳策略;治咳喘常宗新安,固本培元补脾肾;研发肺病方药,编写肺病专著。

111.png

韩明向,1940年11月生,安徽合肥人,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名誉院长、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创立“虚—瘀—衰老”理论、肺气虚证三级分度法、心功能不全三治法。共培养博士、硕士、全国中医临床优秀人才等共72人。率领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医肺病学科成功申报当时全省唯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中医药重点学科,为安徽中医药事业作出突出贡献。

1959年,不满二十岁的韩明向迈入安徽中医学院(现安徽中医药大学)大门,刚从合肥医学专科学校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的他,行囊里背着的是西医学书籍、头脑里装着的是西医学知识,带着陌生与好奇,他登上了中医药学这艘“巨轮”,从此开始了乘中医传承之风、破学科发展之浪的远航,至今他的“航行记录”已超63年。

抓住机遇靠勤奋

韩明向的求学之路可谓“顺风顺水”,13岁考入合肥市第三初级中学,是当年全乡唯一考入初中的学生;16岁毕业时,因成绩优异被直接保送到合肥医学专科学校学习;19岁时,经组织推荐到安徽中医学院读书。在人生每个转折点,韩明向总能抓住机遇,这缘于他的刻苦努力和家人的坚定支持。

韩明向出身贫苦农民家庭,在5个兄弟姐妹中他是最小的男孩,母亲除包揽农活、家务和照料孩子的责任外,还常常通宵达旦纺布、做鞋贴补家用。生活的艰辛没有消磨母亲对孩子的爱,每当韩明向周末从学校回家,走到村口总能远远地看到母亲早已在门外等着他。“母亲无私的母爱和勤劳坚韧、任劳任怨的精神,鼓舞我的学习和工作,影响了我的一生。”

曾是私塾先生的父亲通晓传统文化,常用“悬梁刺股”“囊萤映雪”等古人刻苦学习的故事激励孩子。尽管兄弟姐妹不是都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但他们都养成了爱读书的好习惯。这样的家庭氛围,促使韩明向形成强大的学习内驱力,懂事的他明白只有勤奋刻苦才能无愧于举全家之力供一个大学生的艰辛付出。

大学期间,因买不起课本,韩明向只能课上全神贯注听讲记笔记,课后跟有书的同学借书校对笔记,业余时间泡在校图书馆补充笔记。为了巩固每日所学,他还养成了复盘的习惯,每晚睡前在脑子里过一遍一天的学习重点,次日早起自习查漏补缺。韩明向自谦道:“我不聪明,是比较勤奋努力那种,笨鸟先飞。”期末考试平均成绩99分、大学六年担任学习委员是对他勤奋努力的肯定。

完成转变靠兴趣

然而,学业的“风平浪静”下,其实暗藏韩明向心中中西医思维碰撞的波涛。

尽管,韩明向在合肥医学专科学校除了系统学习西医基础理论和临床知识外,也学习了一些简单的中医学理论和针灸知识。但当进入安徽中医学院,“八纲辨证”“上热下寒”“阴平阳秘”等大量中医学概念潮水般向他涌来,中西医“语言”差距之大让他一时不知所措。

但他没有选择调转船头,而是乘上了中华传统文化这股东风,他说“不懂的中医学概念,我就从传统文化的角度去理解,一下就通了。”

仅仅如此,还不足以克服中西医思维转变的困难,兴趣和求知欲才是斩断荆棘的利器。“中医学有现代医学不具备的优点。”早在正式学习中医前,韩明向就不止一次见识了中医的疗效。

1958年,还在合肥医学专科学校学习的韩明向由学校安排到安徽淮北袁庄煤矿,负责诊所医疗及管理工作。因为经济困难,当地农民生了病负担不起药费。韩明向想到了在学校学过的针灸。他拿出一本针灸图谱手册,照着书为乡亲们免费施针。“农活繁重,老百姓腰腿疼等疼痛类疾病多,针灸见效很快。”

一天,一位胆道蛔虫症患者疼痛难忍、紧急就诊,韩明向选穴足三里、内关、中脘,仅强刺激并留针3分钟,急症即缓解。患者治愈后,韩明向对中医之速效念念不忘。

1959年春,皖北发生流行性水肿病,韩明向根据安排去界首县陶庙区任医疗队长,开展防控工作。他调查发现,用西药利尿剂治疗,虽然利尿作用强,但副作用也大。而各乡卫生所医生采用中药五皮饮、五苓散治疗,都取得了满意疗效,且无不良反应。这次又让韩明向对中医药的疗效印象深刻。他不禁想:“若能学贯中西,就能更好地为患者排忧解难。”

正是这两段特殊的经历,让韩明向心中燃起对中医学的兴趣和求知欲,他坚定了学好中医的决心,完成了中西医思维的融合,最终以优异的成绩从安徽中医学院毕业,并留校任职。

640.jpg

有舍有得为理想

“我学医九年一心就想做一名医生”,怀揣这个理想,韩明向在中医内科临床一线上一干就是几十年。他常说:“中医的生命力在于临床。”

韩明向望闻问切、辨证施治讲求一个“细”字。咳嗽之难治,从“名医不治咳,治咳必见拙”的俗语中可见一斑,韩明向认为详辨咳痰性状对确立治咳之策略尤为关键,他从多年的临床实战中练就的问诊功底,让错综复杂的咳嗽病因无处遁形。

“咳痰色白,清稀量多,咯之易出,无腥臭味,多与泪涕同出,痰冷,遇冷则咳多属寒痰;痰黄带绿、黏稠、咯之难出,有腥臭味多为热痰。”韩明向还指出:但单凭痰的颜色判断寒热不可取。如痰虽白,但黏稠难咳出,虽无腥臭味,也为热痰;若痰黄,但仅在早晨出现,则非热痰。此外,咳嗽的频次、时长,患者的情绪及是否有基础性疾病,韩明向都会一一询问,对咳嗽精准分类,辨证施治、药到咳止也就水到渠成。

问诊要细致入微,也要讲究技巧。有次一位八十多岁的患者就诊时无法清楚描述病情,韩明向只问了4个简单的问题:“哪年哪月出生的啊?”“今天午饭吃的什么啊?”“您的老家是哪儿的?”“今天是星期几啊?”4个问题问完,他对患者的远期记忆、短期记忆、认知能力和判断能力都有了明确的把握,以此判定患者的衰老程度,问诊也更精准,进而辨证施治。

坚持用中医理论指导临床,韩明向面临急危重症也能力挽狂澜。心功能不全是韩明向早期的临床研究重点,很多患者在危急关头都因遇到他而重获新生。有一天,一患者因胸闷心慌被送至安徽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就诊,检查发现其患有多源性室性早搏,此病很可能导致室颤,引发心源性猝死,病房随即下了病危通知。

然而,患者的心律总在使用利多卡因后恢复正常,停药不久又现反复,眼看西医的法子不灵了,医院决定让韩明向用中医的办法治疗。

韩明向诊视发现患者舌苔黄腻、脉濡滑,判定是肝胆湿热的表现。他治以清利肝胆湿热兼泻其子之火,予龙胆泻肝汤加苦参、茵陈、黄连等,患者服用后收效甚著。更意想不到的是,停药后病人心律失常的症状也没有反复,病危的状况解除了。

“中医药能用简单方法解决大问题,我一直坚持用中医理论指导临床,加强中医思维在临证中的运用。”韩明向这样要求自己,也带动了身边的医生。那时,他兼任安徽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中医内科秘书,除临床工作外还负责行政和团队管理工作,他在科室开展“每日一方”活动,每天早上交班会上,管床医生讲解对患者的中医诊断、辨证施治方案、处方解析和疾病的历史沿革等,由主任医师负责补充。这一做法对加强医生的中医思维和科室的中医特色大有裨益,至今仍有科室沿用。

因在临床和管理工作中均表现出色,1984年,组织欲任命韩明向为安徽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在谈话中韩明向诚恳表达了自己想继续坚守大内科做医生的愿望,因为他从未忘记“学医九年就为从医”的理想。韩明向对临床的执着打动了领导,他得以继续专注临床医生的工作。韩明向也不负众望,于此后的十年间,在临床和科研都取得了重大成果。

科研引路 振兴内科


20世纪80年代,国家加大对科研的投入,医院要求各科申报科研项目,韩明向作为大内科副主任责无旁贷。那时,他刚从卫生部举办的第一届全国中医内科急症学习班回来,对中医治疗急症很感兴趣,于是申报了关于人参针剂的研究并获批。

韩明向用实验动物造出血瘀模型,将人参提取有效成分人参皂苷制成人参针剂,结果发现人参针剂能够益气祛瘀,对气虚血瘀有很好的疗效,由此也打破了人参为补气药的局限。人参针剂后来成为医院的院内制剂。

一天晚上,韩明向在病房夜班巡视时,询问一位慢性肾炎、肾性高血压患者的情况,住院医生表示患者状况良好。然而,不到5分钟后该患者就突发急症,病房传来病危通知。韩明向查看发现患者呼吸困难、有粉红色泡沫痰,是急性左心衰。对此西医的处置方法是静推西地兰,但这个患者情况特殊,还合并贫血、心脏受损、尿毒症等情况,用于此患者可能非常危险。

韩明向当机立断,决定用人参针剂抢救,刚注射一针患者就有明显好转,注射三针后,患者呼吸困难的症状大为缓解,竟能张口与医生正常对话。此事对韩明向用中医治疗急症的信心大为振奋,“人参能提高人体的应急能力,在急危重症时能够提高缺血缺氧内脏的耐受能力,治疗急症效果很好。”

受人参益气祛瘀研究的启发,韩明向创立心功能不全三治法,提出该病病机为气虚为本,瘀水为标,并认为左心衰以气虚为主,右心衰以瘀水为主,创立治疗心衰的益气、活血、利水法。

后又从气虚血瘀病机切入,开展了“老年证候调查及延缓衰老临床和实验研究”项目,对779例老年人进行证候调查,发现衰老是随增龄而致的全身、渐进、衰退性变化,提出衰老“气虚、阴亏、血瘀”理论,并在此基础上,研制了延缓衰老中药“宁清泰”,研究成果获安徽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此后,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延缓衰老专业委员会成立,韩明向担任首任主任委员,主编《现代中医延缓衰老学》,并作为唯一中医人参加第15届国际老年学学术交流会,在传统医学延缓衰老国际学术大会上作特别演讲。

除衰老以外,韩明向根据临床多种内科慢性疾病的“虚—瘀”病机提出了“扶正祛瘀”的学术观点,如在慢阻肺方面,他认为,虚久必瘀,虚瘀互结是慢阻肺发生的关键,虚瘀贯穿该病全过程,依此创制参七虫草胶囊。

20世纪80年代末,卫生部推动中医脏腑研究,韩明向又一次抓住机遇,选择肺病作为研究对象又一次申报成功。根据肺气卫外、主气、治节功能减退程度,将肺气虚证量化,确立三级分度,并创制治疗慢阻肺的化痰降气胶囊、芪白平肺胶囊等有效方药,获国家发明专利和新药临床研究批件,研究成果获安徽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有了这一奖项的“加持”,韩明向指导中医肺病学科获批全省唯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中医药重点学科并任学术带头人。

20世纪90年代,医院因员工住房问题人心涣散,韩明向临危受命担任院长,他通过多方努力,为职工增建住房,成立了分房委员会,对职工按打分制分配住房,解决了几百户职工的住房问题,新病房大楼也建成启用,重新树立了医院在社会中的良好形象。

人心稳定后,韩明向再次顶住压力,将中医内科分化为5个三级学科,开创安徽中医内科学科分化先河,组织团队积极筹备,率领中医心、肾、脑、肺病学科获批卫生部中药临床药理基地。

有了软硬件的充分准备,安徽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一举通过三级甲等医院评审,医护人员的发展有了更高平台,为医院今天的规模打下了坚实基础。

00.jpg

虚怀若谷 温润如玉

韩明向自1965年开始从事中医内科教学以来,获得过1989年安徽省教育委员会“安徽省优秀教师”称号、1996年安徽省教育委员会“陈香梅教育奖”、1998年安徽省教育委员会“安徽省优秀教师”称号、2016年安徽省中医药管理局“安徽省中医药传承杰出贡献奖”等奖项。

桃李芬芳、教泽绵长,他培养的学生也不负重望,在各自领域出类拔萃,引领学科发展。作为安徽省首位中医博士生导师,韩明向的第一届博士研究生杨文明现在是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国家区域中医脑病诊疗中心负责人、岐黄学者。学生李泽庚是安徽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中医肺病学科带头人。学生刘健是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中医风湿病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中医痹病学科带头人。学生方朝晖是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代谢内分泌科主任,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重点病种糖尿病学术带头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中医内分泌学科带头人……

很多人问韩明向,学生们如此优秀,作为老师有什么“秘笈”?韩明向颇为自谦:“我的学生取得这些成绩是因为他们自己努力,又有好平台。我与学生教学相长、相互促进,从他们身上我也学到了很多。”

“韩老师上课,每一条经文、汤方,他不但能倒背如流,更能将自己的临床经验和辨证体会与之融会贯通,相得益彰,富有代表性的医案不胜枚举。那些或疑难或复杂的病例,在他用中医理论讲解和剖析下,总能诠释得深入浅出、清晰透彻。”杨文明说,韩老倾囊相授、言传身教,不仅使他在学术及医疗技术上受益匪浅,更让他懂得了医者仁心、大医精诚的意义所在。

“搞学问重要,做人更重要”,韩明向认为教育当以德为先,为医当生命至上。在学生时代,他就深受老一辈医家大医精诚精神的熏陶。“在校临床实习期间,我跟随杨雨初老先生,他对病人不论贵贱贫富普同一等,对菜农和高级干部一视同仁。在上海毕业实习期间,我跟随石幼山先生,他看病时精神专注,从不多说一句与疾病无关的话。骨伤患者行动不便,他就在候诊室一连询问十几个患者的病情,回到诊室可以把每个患者的情况清晰地记录下来。”

对自己的学生,他一直强调:“做医生要做个精诚大医,病人把生命交付于你们,你们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以精湛医术救治患者。同时要有感同身受的心,大慈恻隐之心,如此方能无愧于医生的称号。”

生活中,韩明向如慈父般的温暖让生活有困难的学生如沐春风。

20世纪七八十年代,多数学生经济困难,每年正月十五团圆夜,韩明向都会邀请不能回家的学生到自己家中吃饭。有学生在寒冷冬夜还坚持在动物房做实验,韩明向和妻子专门从家里带着热腾腾的煮鸡蛋送去给学生吃。有学生买不起衣服,韩明向得知后把家里仅有的一块棉布送给了学生。

尽管这些事连韩明向自己都记不清了,但每每聚会学生们都会提起,他们对老师的感激之情长存心底。

多年来,韩明向一直深受患者爱戴,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治医师丁小娟说,“正常门诊是半天限号25号,但是经常有复诊的患者,网上没有及时能挂到号的,还有外地来的患者,韩老师都会为他们加号,经常看到中午一点多才下班。”即便坐诊超过5个小时,82岁的韩明向依旧笑意盈盈地面对患者,耐心细致地问诊开方。

“从我母亲到我,再到我儿子,我们一家三代这么多年都在韩院长这边看病,对他非常信任。”“他对我们老年人十分关心,看病看得仔细,他解释得好,他讲话我能听懂。”韩明向不仅以精湛的医术,更以对患者的仁爱之心、儒医风范,赢得了患者的信任和依赖。




640.png

•韩明向首次提出了肺气虚证的分度,从不同角度反映了肺气虚证的部分特征,为全面、客观地认识肺气虚证,逐步完善肺气虚证的诊断标准奠定了基础。

•韩明向认为,辨痰治咳是呼吸科望诊的关键内容,对于明确病性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临床可以分为寒痰、热痰、湿痰、燥痰、风痰。提出治肺五法,或温,或清,或宣,或润,或肃。

首倡肺气虚分度,完善诊断标准


《素问·经脉别论》言:“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毛脉合精,行气于府,府精神明,留于四脏。”韩明向认为,肺气是人体多种生理功能的综合表现,肺气的生理功能减退或障碍,临床上可表现为肺气虚的多种病机和证候。韩明向通过多年对肺气虚证候临床观察,结合文献研究,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提出了肺气虚证的分度,从不同角度反映了肺气虚证的部分特征,为全面、客观地认识肺气虚证,逐步完善肺气虚证的诊断标准奠定了基础。

韩明向根据肺气虚证临床发生发展的全过程,将肺气虚证分为轻、中、重度三个阶段。肺气虚证是肺气多种生理功能减退和障碍的表现,并具有渐进性、阶段性、多脏器变化的特征。肺气虚轻、中、重之间既有病机、病证上的不同,也有发生、发展、演变之间的相互联系。

轻度肺气虚证

基本病机是肺的卫外功能或部分主气功能减退。其临床特征为反复感冒或久咳痰白,伴有神疲乏力,少气懒言,恶风或自汗,舌胖或有齿印,脉虚无力。

中度肺气虚证

基本病机是肺的卫外功能及主气功能障碍。其临床特征为轻度肺气虚一系列表现的发生频率、持续时间及程度均加重,并必表现有气短喘促,动则尤甚。

重度肺气虚证

肺的卫外、主气及治节功能全面减退或紊乱为基本病机,以致在中度肺气虚的基础上出现上不能助心行血、下不能通调水道,气机逆乱,升降失常。临床表现为心悸、唇青、舌紫、颈部青筋暴露、尿少、浮肿、腹部膨胀,甚至可见神昏谵语、抽搐、吐泻等。

整体辨治咳嗽,活用止嗽散


咳嗽是肺系疾病常见症状,韩明向临证多以《医学心悟》之止嗽散作为治疗外感、内伤咳嗽的主方,此方“温润和平,不寒不热,既无攻击过当之虞,大有启门驱贼之势。是以客邪易散,肺气安宁”。临证整体辨治,灵活多变,每获良效,颇具心得。

外感咳嗽

《临证指南医案》曰:“盖六气之中,唯风能全兼五气……由是观之,病之因乎风起者自多也。”风为百病之长,韩明向治疗外感咳嗽多以祛风为基础,肺乃五脏六腑之华盖,居上焦,治上焦如羽,非轻莫举,故其多喜用轻清灵动之品调理肺气。

风寒袭肺证 韩明向认为外感风寒咳嗽者,素体阳气亏虚,贪凉易于感寒,汗后易于受风,症见咳嗽、咳痰色白质稀,伴头痛、鼻塞、喷嚏、流清涕、骨节酸痛、恶风、无汗,舌淡苔薄白,脉浮紧等。风寒咳嗽轻证,宜止嗽散加减;若素体肺气亏虚,复感风寒,则应用玉屏风散加味补益肺气;若属风寒咳嗽重证,咳嗽、痰稀,伴头痛项强、恶寒、发热无汗,当用三拗汤加止嗽散加减。

风热犯肺证 韩明向认为外感风热,或风寒入里化热,气机不畅,津气敷布失常成痰,肺卫失宣,肺气上逆而致咳嗽。症见咳嗽频剧、气粗、咳痰不爽、痰少黏稠而黄、咳时汗出、喉燥咽痛、流黄脓涕,口微渴,头痛,或见恶风、身热等表证,舌苔薄黄,脉浮数。在止嗽散基础上重用荆芥,配伍金银花、连翘、黄芩等疏风清热药物。

风燥咳嗽证 肺喜润而恶燥,风燥为病,首犯肺卫,久燥伤阴,肺气失于润降而咳嗽。症见干咳、喉痒、咽喉干痛、唇鼻干燥,无痰或痰少而黏不易咳出,或痰中带血丝,舌苔薄白而少津,脉浮或浮数。韩明向常以止嗽散去辛燥之陈皮,配伍南沙参、麦冬、玉竹、桑叶、蝉蜕、牛蒡子等养阴疏风药物。

风痰犯肺证 韩明向认为风痰咳嗽时似无表证,或先有表证,表解后咳嗽迁延不愈,症见咳嗽突发突止,痰多泡沫或喉痒,痰鸣,苔薄白,脉滑,治宜祛风散邪、止咳化痰。在止嗽散的基础上合二陈汤,以增强祛风化痰止咳之力。

内伤咳嗽

韩明向认为内伤咳嗽多为邪实正虚、虚实夹杂之证,标实为主者祛邪止咳,正虚为主者补虚扶正止咳。按本虚标实的主次酌情兼顾,且“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内伤咳嗽多伴有脏腑失调证候,故整体辨治,治肺、治肝、治脾、治肾。

痰湿蕴肺证 “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韩明向认为脾气亏虚,运化功能失常,痰湿内生,阻于中焦,土不能生金,肺失濡养,肺气亦虚,治节渐衰而致咳嗽。症见咳声重浊、痰多,因痰而嗽,痰出咳止,痰黏稠或稠厚成块,每于早晨或食后咳痰多,胸闷脘痞,呕恶食少,舌苔白腻,脉象濡滑。止嗽散去荆芥,加款冬花、杏仁、贝母、半夏、黄芪、白术等,以健脾气、化痰湿、止咳嗽。

肝火犯肺证 《素问·咳论》曰“肝咳之状,咳剧则两胁下痛”,肝主疏泄,条达全身之气机;肺主气,司呼吸,其宣发肃降之功须依赖气机之调畅。肝与肺升降相因,气血相依,经络相连,故肝疏泄失司,气机升降失和,肝气郁结,郁久化火或肝经实热,循经上扰,犯肺刑金,则肺失清肃而咳。症见上气咳逆阵作,咳时面赤,咽干口苦,胸胁胀痛,咳时隐痛,病情每因情绪变化而波动,喜叹息,舌红苔薄黄,脉弦数。止嗽散去荆芥,加用桑白皮、地骨皮、黄芩清肺热,山栀、丹皮泻肝火,青黛、海蛤壳化痰热,以达清肝火、利肺气、止咳嗽之效。

辨痰治咳,创治肺五法


韩明向认为,辨痰治咳是呼吸科望诊的关键内容,对于明确病性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临床可分为寒痰、热痰、湿痰、燥痰、风痰。

寒痰咳嗽咳痰色白,清稀量多,咯之易出,无腥臭味,多与泪涕同出,遇冷则咳;小便清长,大便稀溏;面色苍白,舌淡苔白而润滑,脉紧。热痰咳嗽痰黄带绿,黏稠,咯之难出,有腥臭味;白黏痰难咳出,虽无腥臭味,也为热;面赤,口干渴欲饮,尿短赤或黄,舌红,苔黄,脉数。湿痰咳嗽痰白似牡蛎色,痰量多,容易咳出;体格偏胖,肢体困重,胸脘痞闷,腹胀,嗳气,大便稀溏,舌滑,苔厚腻,脉滑。燥痰咳嗽痰色白量少,黏稠不易咳出,好发于秋季,时痰中带血,多见于阴虚体质,伴见口、唇、舌、鼻、咽、舌苔干燥,脉细。风痰咳嗽突发突止,以阵咳为主,痰多泡沫,喉中痰鸣,似无表证,或先有表证,表解后迁延不愈,常伴咽喉或喉下痒,遇刺激性气味、冷空气敏感,迎风而咳,舌苔薄白,脉滑。《景岳全书·咳嗽》曰:“咳证虽多,无非肺病。”韩明向详辨咳痰性状,确立治咳之策略,提出治肺五法,或温,或清,或宣,或润,或肃。

宣肺

肺主宣发,肺气不宣,升降失司,表现为咳嗽气逆、痰多胸闷,治宜宣肺。宣通肺中痰滞,发散外邪,肺气得宣则其肃降功能亦得以恢复。常用药物有杏仁、桔梗、射干、黄荆子、甘草、荆芥、防风、苏叶、麻黄、桂枝、蝉衣、生姜、葱白等。

肃肺

肺气以肃降为和,肺气不降,气逆于上而见咳嗽。他脏功能失调,亦可累及肺,如脾失健运,痰浊内生,上干于肺,亦可致咳嗽。肃肺之法常用于表证已解而咳未止,但临证若滥用肃肺,则易使外邪恋肺,常需宣肃并用,常用药物有苏子、白前、前胡、杏仁、旋覆花、半夏、葶苈子、紫菀、款冬花等。

温肺

肺为娇脏,喜温而恶寒,咳嗽多感寒而发,温肺可以散寒、祛痰、化饮。若见风寒咳嗽,与宣肺并用;若遇寒即咳或咳喘加重,痰清稀者,药用紫菀、冬花、白芥子、金沸草温肺止咳、化痰平喘;咳嗽气急用麻黄桂枝温肺平喘;痰多泡沫,苔白腻,用细辛、干姜温肺化饮。

清肺

咳嗽证见表寒肺热、客寒包火之证,宜选清肺之法,且应与宣肺并用,药用桑白皮、地骨皮、马兜铃、枇杷叶、黄芩、芦根、薏仁、冬瓜子、知母、贝母、生石膏等。肺为清虚之脏,清肺药宜轻清为佳,代表方为泻白散、麻杏甘石汤加减;痰热蕴肺,咳嗽气逆,痰多黏稠,痰黄,胸闷不舒,苔腻,脉滑数,用千金苇茎汤清热化痰。

润肺

燥痰咳嗽常用润肺之法,药用百部、紫菀、冬花、苏子、沙参、麦冬、玉竹、瓜蒌、生地、玄参、蜂蜜、阿胶等。外燥用桑杏汤,内燥用沙参麦冬汤,凉燥加荆芥、防风、紫菀、款冬花,但若风寒去即停荆芥、防风。痰黏稠难咯加天冬、天竺黄、竹沥、瓜蒌、黛蛤散等润滑涤痰。韩明向指出若见寒包火,即使伤津也不可早用润肺法,以免寒邪被遏,不易外达。

治咳喘宗新安,固本培元补脾肾


韩明向认为,痰饮是哮病、喘证、肺胀等慢性咳喘肺系疾病形成的病理因素,总属阳虚阴盛、本虚标实之候。其本在脾肾虚寒,其标为外邪袭肺。素体阳虚复感外邪,痰饮阻于气道,肺气不降而见咳喘诸症。然饮为阴邪,得温则行,遇寒则凝。韩明向执仲景“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之法,根据新安医学“固本培元”理论,从温辨治咳喘,补脾肾以固本培元。温阳化痰可以培补阳气,阳气足则温煦推动作用正常,而饮邪自除,咳喘自平。

温肺解表,散寒蠲饮

痰饮咳喘多病程较长,易反复发作,常因外感诱发,尤以感寒居多,外寒每易引动内饮而见咳喘发作。治疗上既要外散风寒,又要内蠲痰饮。如哮病,韩明向认为在没有合并呼吸道感染的情况下,寒饮所致哮病是临床所见的大部分,尤以风寒外袭诱发者为多,证属寒邪郁于肌表,痰气交阻于肺。治哮多从寒哮论治,认为寒痰伏肺是哮喘发病的主要病理环节,而阳虚(或兼外寒)是哮喘发病的主要原因。另如肺胀,其发生乃肺本虚,复感外邪而诱发,寒邪引发居多。正如《诸病源候论·咳逆短气候》云:“肺虚为微寒所伤,则咳嗽,嗽则气还于肺间则肺胀,肺胀则气逆,而肺本虚,气为不足,复为邪所乘,壅痞不能宣畅,故咳逆短气也。” 韩明向临证喜用射干麻黄汤、小青龙汤等古方。以干姜、细辛温肺化饮,半夏温利痰饮,麻黄温肺平喘,但切忌一味强调大辛大热之品,更不能妄用过多寒凉之剂。并自拟温肺化饮方(炙麻黄、白芥子、紫苏子、白前、金沸草等),性味多为辛苦温之品,温阳以治其本,化痰降气以治其标,以起温化宣散之功。

温脾益气,培土生金

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发生病理变化时常相互传变。如肺胀的病变首先在肺,继则影响到脾,子盗母气,脾失健运,可致肺脾两虚,肺虚不能化津,脾虚不能转输,形成痰浊、水饮等病理产物。痰饮咳喘临证治疗不能单纯从肺论治,须兼顾温脾益气,从而培土生金,以杜生痰之源,缓解期巩固疗效,预防复发,常选二陈汤、苓桂术甘汤、六君子汤等加减。尤其喜用黄芪建中汤,具有温脾、健脾、益气之功,培土生金以固其本。

温肾化饮,纳气平喘

韩明向认为,肺胀病初以肺气阳虚为本,日久终致肾阳虚,肾虚不能制水,则水不归源,为痰为饮。且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久病肺肾两虚。症见咳逆喘息,呼多吸少,动则尤甚,痰清量多,畏寒肢冷,腰膝冷痛,夜尿频多,面足浮肿,舌淡暗而胖,苔白滑,脉多沉细弱等肾阳虚证。肾主水,肾阳不衰,既能温煦脾土,又能化气行水,温肾阳以充全身之阳气,元阳壮而阴翳消,痰饮自消,咳喘自平。治疗上着重温肾化饮,纳气平喘。韩明向喜用真武汤、补肺汤、金匮肾气丸化裁,且多用补骨脂、巴戟天、淫羊藿、鹿角霜之品温肾阳,尤其重用补骨脂。《本草经疏》载:“补骨脂,能暖水脏,阴中生阳,壮火益土之要药也。”具有补肾壮阳、纳气平喘的功效,且能温补脾土,对肾不纳气之虚寒喘咳尤佳。

研发肺病验方,编写肺病专著

韩明向提出辨治肺病的独特见解,形成诸多特色的肺病方药,临床疗效显著,颇具代表性的是从温论治的化痰降气胶囊和从虚瘀论治的参七虫草胶囊。

化痰降气胶囊,由白芥子、紫苏子、金沸草等药物组成,是韩明向治疗寒痰伏肺证候的经验方。白芥子、紫苏子二者温肺利气,降气化痰、止咳平喘;金沸草又名旋覆梗,为旋覆花的地上部分,性温,味咸,微苦辛,具有肃肺降气、豁痰蠲饮之功。诸药合用,则可使痰化、气畅,共奏温肺降逆、化痰平喘之功。

参七虫草胶囊,专为肺胀之肺肾亏虚、气阴不足、瘀血阻肺而设,由西洋参、冬虫夏草、三七组成。补益肺肾、活血祛瘀,为标本兼治之方。以西洋参为君药,辅以冬虫夏草益肺肾之精,佐以三七活血化瘀以治标。诸药合用,配伍合理,标本同治,补虚不留邪,祛邪不伤正,遣药精当,立意深明。全方切中“本虚标实”的基本病机,既补益肺肾,又活血祛瘀,标本同治,充分体现了中医标本兼治及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特点。

韩明向学验俱丰,著书立说,传承精华,不忘初心,编写特色的肺病专著多部,具代表性的有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现代中医呼吸病学》《韩明向杏林耕耘60年》,以及科学出版社出版的《肺系病临床方药臻萃》。



韩明向关注公众号
韩明向扫描微信联系我

名医在线

我要留言(入住华医百科、联系医师请留言)

专利;中医资格证书正在办理中;请留言! 已为 35684位医师成功办理

姓 名:

联系电话:

留言备注:

荣誉推荐

王庆国
王庆国
意向:21542人
职业:国医大师
查看详情
王自立
王自立
意向:32562人
职业:国医大师
查看详情
王永钧
王永钧
意向:32562人
职业:国医大师
查看详情
丁樱
丁樱
意向:21542人
职业:国医大师
查看详情
林天东
林天东
意向:21542人
职业:国医大师
查看详情
名医在线排行榜
  • 1李佃贵101412
    李佃贵
    意向:25461人
    指数:
    查看详情>>
  • 2屠呦呦71664
    屠呦呦
    意向:32546人
    指数:
    查看详情>>
  • 3王琦54545
    王琦
    意向:35684人
    指数:
    查看详情>>
  • 4曾令洪7661
    曾令洪
    意向:231人
    指数:
    查看详情>>
  • 5钟南山6697
    钟南山
    意向:123541人
    指数:
    查看详情>>
  • 6刘海云4282
    刘海云
    意向:2145人
    指数:
    查看详情>>
  • 7邓运宗3849
    邓运宗
    意向:3251人
    指数:
    查看详情>>
    • 今日头条
    • 医药信息
    • 相关政策
    首页 |华医简介 |法律声明 |华医动态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微信同号:
    17035155556
    在线客服:
    入住
    咨询
    查询医师请关注:
    公司官网: www.jnboligeduan.com